查看原文
其他

年年考的谣言传播,今年考查的形式有可能这样!

溜溜 爱传播新传考研 2023-03-29


谣言年年考,可谓是热点中的热点。不难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中,各类谣言四起,再次把谣言推上了风口浪尖。因此,我们不可忽视它的重要性。


疫情中的谣言传播作为今年的热门专题之一,再结合往年真题中的出题形式,今天学姐带大家从谣言的内涵传播公式与流言的辨析产生的原因传播机制以及对策个方面梳理谣言传播的“那些事儿”。


话不多说,干货奉上!




真题链接


1.社交媒体中存在有关高考、食物中毒之类的谣言,相似的谣言内容每次都会有人上当,谈谈原因和处理策略(论述题,山东师334,2020)

2.健康谣言的传播机制,论述治理方式(论述题,深圳大学334, 2019)

3.政治谣言特征和治理(论述题,华东师范大学334,2019)



谣言的内涵及公式


奥尔波特和波特曼将其界定为:真实性未经确切证据证明且与当前时事相关的命题,一般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在人际之间流传。


对谣言的界定,众说纷纭。但总体揭示了谣言“未经证实”的核心要义,以及处于真实与虚假之间的内涵特征。


西方学者中对谣言释义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谣言研究之父美国的奥尔波特。此外,法国学者卡普费雷对谣言的解释也被学界公认他认为: “谣言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


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对于谣言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国内学者也对谣言做了一些零星的研究, 张雷界定网络谣言时谈到谣言是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巢乃鹏等则认为谣言是指在特定环境下, 以公开或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


谣言流通量公式:R=IxAxU

R:rumor(谣言流通量)

I :involvement(与问题的关联度)

A:anxiety(社会成员的不安感)

U:uncertainty(不确定性:权威信息渠道不畅通或公信力缺失所导致的信息紊乱)



谣言与流言


(一) 真实性

谣言:有意凭空捏造的消息或信息。

流言:有自然发生的,也有人为制造的,大多与一定的事实背景相联系。


注: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的特点

1.快速增殖

2.流言信息的变形和奇异回流现象

变形:人们不必为信息的正确性负责,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留言内容进行改造和变形。

奇异回流:同一个流言经过若干人的传递之后,又重新传回它的发布者那里,由于变形发布者已很难辨认它的原貌,于是往往会把它作为新的信息加以接受。

3.流言中伴随着大量谣言


(二) 传播途径

谣言:针对公共领域进行传播。

流言:常态下的流言(小道消息等)通常是通过私下的人际渠道传播的。



疫情中谣言传播的原因分析


一)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

自重大疫情暴发以来,连续多日确诊病例呈递增趋势,有关专家也无法准确预测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发展的拐点,病患医治所需的医疗卫生资源量与确诊病例数之间存在缺口,使得疫情防控表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随着网络援助信息的频繁出现以及一些对“因未及时得到救治,亲人患病不幸离世”事件的报道,甚至网上还传出医务人员因感染离世的消息,这种焦灼的信息氛围让公众对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状态产生担忧。


此外,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国各地根据实际的疫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人员出入管控措施,比如“封城”“封 村”“封路”以及“大喇叭”广播以驱散集聚人群, 这些防控措施在推行初期都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对于无法置身事外又无能为力的民众而言,心理和思想上都会产生恐慌、焦虑、怀疑和不安等负面情绪,这些构成了重大疫情中谣言传播的社会心理动机


(二)信息公开相对滞后 

有研究表明,2003年的广州非典型性肺炎事件 的谣言传播,有56% 的受访对象将谣言盛行的原因归结于政府部门和官方新闻媒介的缺席。在重大社会事件中,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介是最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公众希望政府和新闻媒介提供可靠的信息,以消除令人不安的不确定性。可以说,不确定性的存在就是谣言存在的土壤,如果没有权威解释,公众就会自己尝试解释,从而形成谣言


回顾部分地区疫情发展的动态时间轴,不难发现个别政府部门和官媒在疫情信息发布中存在不及时、不全面的现象,发布渠道比较单一,这就降低了信息发布的影响力和政府公信力,公众在了解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社会信息和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如果社会信息公开失效,公众必然会对事件的进程产生盲目猜测


(三)疫情防控科普不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 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病毒感染,医务人员在全力救治病患,科研人员在夜以继日地开展疫苗研发,更有各行各业的抗疫英雄奔走在人民需要的各条战线。


然而对于居家抗疫的普通民众来说,他们虽高度关注疫情发展和防控进程,但因缺乏专业的知识背景支撑,在对病毒特性的认识和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上可能会出现误区,如果权威的专业机构未及时进行广泛科普,公众就会主动寻求符合个人认知能力、可能正确的信息,并且去相信、去扩散、去实践,从而刺激谣言的产生如关于病毒传播途径、预防病毒的谣言都是因为公众没有及时接收到权威的科普信息,才促使许多“江湖医生”在线看病,并开出了五花八门的抗病毒偏方。 


(四)受众对信息的判断不全面 

社会心理学指出:在人群中,人们常常不知不 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从而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动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这种心理就是从众心理。受网络影响,公众每天都会从各类社交平台接收大量关于疫情的消息,在“碎片化”阅读过程中,信息“受体”往往对信息的发布源和内容真实性缺乏科学的认知和判断,但由于个体信息需要、安全感、归属感以及自我认同的需要,公众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发一些信息在群体性的口口相传中,带有煽动性、盲目性和欺骗性的谣言就会广泛流传。


比如李文亮医生事件,2月6日晚, 当身患新冠肺炎的李医生正被实施抢救时,网友就纷纷发布和转发各类表达对李医生不幸离世的惋惜、哀悼、怀念和不平的文章,但李医生实际病逝时间是2月7日凌晨。由此可见,从众心理下集体行为反映出公众不能有效地依靠个体自身对虚假信息的传播进行鉴别,成为谣言四处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自媒体的持续发力 

自媒体无疑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并逐渐成为危机事件中的发声主角,成为舆论场的领跑者。自媒体的发展和升级一方面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流畅性;另一方面,因传播主体复杂化和传播平台多样化,“信息把关”相对薄弱,因此各种信息之间的交互影响和矛盾发酵而产生的副作用就不可避免,谣言产生和加速蔓延就是典型的副作用之一


重大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关于疫情的信息在全媒体环境下快速流通着,各类谣言也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朋友圈、微博、QQ 群、论坛以及个人公众号到达更多的受众。相比于传统媒体,目前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个人或群体都可利用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这就可能导致信息筛选的漏洞,信息的追溯证实面临着严峻挑战。


此外,信息的“供体”和“受体”之间,不同传播平台之间的相互影响,导致了信息的强化和发酵,特别是网络社区、论坛和博客等平台,信息通常不经授权,无须注明出处便可以随意转载,这使得谣言证实和控制更加举步维艰。


六)谣言内容自身的吸引力

谣言的传播需要信息源、载体、受众和外部环境,这些是谣言传播的客观要素,而谣言传播中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谣言的自身吸引力,这是指谣言内容与受众的心理需求之间有很强的匹配度,促使受众心甘情愿地去散播谣言,成为谣言的“中转站”“加工厂”甚至是直接制造者


总结疫情引发的谣言性质,可简单分为两类,第一类谣言可理解为与疫情防控有着正向关联性的谣言,如病毒知识科普、病毒预防方法介绍、抗疫先进事迹宣扬等。这类谣言映射了公众对疫情防控美好进程的期望,他们愿意相信未经证实的、“有用”的信息,进而积极地散播,因为这类信息一旦真正发挥了作用就会惠及更多民众,在满足自我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展示出“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的公民正义感和道德担当。


另一类谣言可理解为与疫情防控有着负向关联性如政府部门的疫情防控工作失职、医疗卫生部门对感染患者处理不及时等谣言。这类谣言表面上表达了公众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害怕、愤怒的情绪,实际上则是借此机会宣泄对社会治理的不满,并且希望通过传播谣言去放大自己的心理感受,让更多的公众去响应,所谓“爱哭的孩子有奶吃”,此时舆论监督被错误地用在了公众个人情绪宣泄和心理诉求的回应上。由此可见,谣言内容本身的情绪色彩和立场取向成为公众传播谣言的有力推手。



谣言的传播机制


(一)谣言传播的社会机制


1.互联网为谣言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和渠道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为谣言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一种新的生存环境。其实可以将网络谣言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实参与性的网络谣言是指谣言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酵,之后再在网络上传播;另一种则是原发性的网络谣言这是说由某个或若干网友发帖,其余网友回复跟帖而使谣言不断传播和扩散的状态。相比较而言,后者更贴合实际。以双黄连口服液遭疯抢事件来说,其谣言的传播形式明显倾向于后者。


2.传统媒体仍然是网民心中的权威消息来源

在社会公众的印象之中,传统媒体一直是权威和专业的代表。比如电视、报纸、杂志等,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兴起,网络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没落,传统媒体并未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它仍然是许多网民心中权威消息的来源和代表。相反,当传统媒体发布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或者是出了一些细节上的失误或者差错时,也就谈不上其专业性和严谨性,这时传统媒体就会成为传播谣言的路径和渠道,从而加速谣言的传播和扩散。


(二)谣言传播的心理机制


1.信息控制和宁信心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们遇到一件事情时,最先考虑的是能否采取相关的措施去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时,便会说服自己尝试去接受和适应环境,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说它。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获取信息是一种控制形式,称之为“信息控制” 在双黄连口服液走上“药”生巅峰事件中,40% 的人将“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他们 提醒和劝说别人购买双黄连口服液的理由,21.7%的人认为这则消息是值得相信的,毕竟是由权威机构发布和转载的。它表现出的恰恰是人们面对不好事情时所采取的措施以缓解内心恐慌的状态。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状态被称为宁信心理刚开始接触到谣言时候,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不明确或者是持否定态度的一部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改变自己原本的态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宁信心理导致的。


2.归因心理和次级控制

根据次级控制理论的解释,当人们遇到困难或者碰到无法控制的环境时,也就是失去了初级控制时,他们便会尝试着去解释、理解或者接受它,使自己内心的恐慌和焦虑得到解释和正当化,从而获得次级控制在双黄连口服液遭疯抢事件中,归因心理也有所体现。由刚开始的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清热解毒,具有抗病毒作用这一医学常识联想到双黄连口服液对新型冠状病毒也会有抑制作用,经过这样的归因思维后,便会认为双黄连口服液必定会供不应求,要买就要趁早,于是大家争相购买。


3.最接近需求原则 

对于买双黄连口服液的目的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担心双黄连被他人买完了,买一些备用;第二种是为了预防和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第三种是其他的一些需要。这三种目的所占比例分别为72.3%、20.4%和7.3%。在整个“双黄连”事件的传播和扩散中,谣言的最初的形式是“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但是人们购买的目的却不完全局限于此,更多的是出于双黄连口服液被他人买走,自己买不到,这种心理对人的实际购买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谣言的情绪扩散机制

从疫情暴发至趋于常态期间,呈现负面情感态度的谣言(平均占比 51.4%)始终主导谣言情绪走向这与危机状态下公众普遍缺乏安全感而容易出现消极情绪的背景特点一致,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引发公众情感共鸣 ;然而,呈现积极情感态度的“愿望型”谣言在初始暴发阶段占据较高比重(占比 36.8%),但在常态防控期下降至 8.2%,而表达负面情感态度的谣言则由初始阶段的 43.4% 增长至常态期的 58.5%,且正负情感态度差异也由起初的 6.6% 攀升至常态防控时期 50.3% 的最大差距。


伴随着突发公共危机程度的消减、社会情绪趋向常态,谣言的负面情感态度在常态防控期表现更为集中,达到58.5% 的峰值状态。由此可见,突发之时的恐慌心理致使公众更可能通过谣言信息寻求情感慰藉,而常态化情境中谣言传播更青睐以恐惧诉求调动公众预警机制,激发公众传播意愿


5.“熟人社交”的信任机制

疫情谣言的传播主要依赖各类社交媒体,绝大多数谣言经由微信平台进行传播在剔除传播渠道尚不明确的谣言样本后,总计 218 条谣言样本中通过微信平台传播的谣言数量有189 条,累计占比 87.1%,微信群 / 朋友圈成为疫情谣言滋生和传播主要路径,此类谣言通常以“友情提醒”“温馨提示”等情感诉求方式, 并附以“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随手转发”“告诉家人和朋友”等行动暗示,助长了谣言在熟人圈子的扩散


此外,冠以“告知书”“一线消息”“紧急通知”“权威发布”等标题的谣言也比较普遍,此类谣言以“急迫性” 和“权威性”触发公众紧张心理,激活社交网络传播。在 286 条明确内容形式的谣言文本中,文本形式的谣言(占比 57.7%)占据主导,由于视频、图文等内容形式需要更多的“现场”佐证信息,文本内容的信息传递更具篡改、歪曲的空间。 



控制谣言传播的对策 


(一)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责任,保障民生健康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在防控吃力的关键阶段,人民群众对疫情防控的关注度有增无减,为安抚群众心态,引导人民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攻坚阶段的各项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需全力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责任,将人民的生命健康损失减少至最低是核心要求


家是小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当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有序恢复生产生活,公众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整个社会心理逐渐走向冷静与和谐,种种网络谣言也会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人们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正如安宁和谐的当下,所有大街小巷恢复至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曾经不安的人们再也不会不假思索地转发一条“封城”消息或关注一个描述病毒“超级传播者”的公众号。 


(二)完善权威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社会信任

研究表明,公众缺失专业的判断力,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重大危机事件中,他们很难做到辨别信息真伪,因此谣言控制还需要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完善权威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社会公信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要保证疫情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防止公众的误听、误传、误读和误解。


除信息的透明度,政府部门也要注重信息的到达率和接受率,即信息传播效果,因此在官方网站发布的同时,可通过社会化的渠道让有用的信息覆盖更多受众这些举措都在相关平台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比如“丁香园”公众号发布的实时疫情动态, 让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疫情发展情况,那些未经证实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


当然疫情统计数据的权威发布只是信息公开的一部分,另外涉及疫情防控的科普知识、感染病患的活动轨迹、全国联防联的动态、国际化援助等信息,也需要多渠道及时发布,帮助公众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三)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公众媒介素养 

谣言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互联网,加强网络思想 道德教育,提高大众网民的媒介素养至关重要。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个体能够理性认知媒介,正确分辨和解读媒介信息并有效利用媒介为自己的正常生活服务的能力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网民,媒介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其接收和传播信息效果的好坏,如果不能理性阐述观点和发表评论,就很可能成为网络舆情势力的一颗棋子,成为谣言传播的 “接力棒”。


就新冠肺炎疫情而言,公众在接收信息时,首先要保持科学客观的心态,要思考信息发布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信息内容之间的利害关系;其次要强化网络主人翁意识,对于负面不实言论要及时 去求证辟谣,积极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和健康;最后要加强教育学习,提高自身对谣言的免疫力,做到 “不造谣”“不信谣”和“不传谣”。


(四)健全网络管理法治体系,做好舆情管控

法律是社会关系有序化的重要保障,网络不应成为法外之地。针对疫情谣言的传播,健全网络管理法治体系,做好舆情管控是对谣言传播的强大约束


具体来说,面对重大疫情谣言的传播,首先要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形成正式的管理细则,一旦发现严重的谣言事件,就要对散播谣言的责任主体启动处罚机制,以便产生威慑作用。其次要拓宽网络监管和谣言信息举报渠道,结合适当的激励措施, 动员公众积极举报关于疫情的谣言,引导他们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良好生态。最后相关媒体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发布的“把关作用”,做到信息发布源的真实、透明和权威。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谣言识别和辟谣的快速响应机制,全方位开展重大疫情信息的官方辟谣、警情辟谣、疫情辟谣、防护辟谣和政策辟谣,让一切苗头性谣言信息止于治者和智者。 


(五)提升社会心态调整能力,开展心理服务

良好的社会心态,是个人进步、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和行为动力。要坚持主动引导、及时引导、深度引导,着力解疑释惑、疏导情绪, 塑造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突发的群体性危机使社会秩序变得相对混乱,公众对自身及现实社会所持有的较普遍的社会态度、情绪情感体验及意向等心理状态产生动摇,疫情谣言传播也就应运而生,因此,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社会心态调整能力对控制谣言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有研究表明,在群体事件中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消除群体间隔阂,建立平等的交流沟通路径,可以缓解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压力,不盲目跟从信息,避免谣言传播此外,政府部门需要完善其与民众沟通途径,重视民意调查,在疫情防控中化危为机,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为控制谣言发生和传播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 




结语


重大疫情中的谣言传播,是突发事件带来的实时社会民众心态的体现,也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 “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必然结果。基于疫情防控的现实需求和网络谣言管控的长远目标,政府部门“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 主流媒体“意见领袖”的角色发挥、广大网民良好的网络素养、网络环境的法治管理以及民众社会心态的调整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陈翠苹:重大疫情中的谣言传播分析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2.彭晓哲 . 谣言传播的情境、内容、传播者与受众特征及相关认知神经科学研究[J].心理科学, 2018(4):916-921.

3. 周晓咪 . 群体性事件中社会心理分析研究综述 [J]. 社会观察,2018(2):84-89.

4.徐晖明,严三九 . 广州非典型肺炎事件中的流言传播[J]. 新闻大学(4):36-43.

5.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20-02-23.

6.试论从众心理与思想政治工作[J].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7(1):31-32.

7. 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2020-02-10.

8. 肖家鑫 . 谣言为什么不缺受众漏洞百出却仍转发无数[N]. 人民日报,2016-01-20. 

9. 周高琴 . 微信谣言传播的心理动因与应对策略 [J]. 传播与版权,2018(7):178-181.

10.余谓之 . 着力塑造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N]. 学习时报,2019-05-24.

11.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及协同治理机制 ——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谣言信息的研究  周茂君 杜永欣(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12.谣言传播机制:社会机制和心理机制 ——双黄连口服液走上 “药”生巅峰 刘晓媛 (江西理工大学 赣州 341000)


编辑:溜溜

主编:羽生生


新闻实务小册子发售啦!

一本在手,实务全有



有事没事可找爱传播金牌小助手

耿直卷卷

暖心S妹

奶狗E哥

吃货胖胖

中二早早

新传人の书店

点击下图找本好书

↓↓↓


蓝皮书专题

扫码看大佬押题

↓↓↓


全年热点合集

扫码查看不错过

↓↓↓


全年考点干货合集

扫码get硬货

↓↓↓


本月好文👇必看!彭兰、喻国明、史安斌等大佬的全年论文都藏着啥考点
2杯奶茶省出一周时间!新闻实务理论小册子首发!
学/业界大佬力挺的网络视听传播,你敢不背?
扎心了!居然有人可以提前练习真题 | 微博公益答题活动
政治如何考到80分?最后三个月这几件事很重要!
高级词语表达大盘点,教你如何摆脱大白话!
大连理工学生自缢身亡后,我真的不想考了......
2020年新传最重要的数据都在这!建议打印收藏
万字热门名词解释奉上!建议直接打印背诵!
关于网络暴力,这篇论文给了满分答案!超精辟!大佬都在用的评论佳句,背了就加分!
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关于科学传播这些点你得背!阅卷老师告诉你:什么样的答卷是高分?(内附21个专题合辑!)
川大学生被碰瓷!洗稿也能清新脱俗?关于疫情,新传四大权威期刊重点讨论这几个考点!《姜子牙》评分从 7.4 到  7.0,中国动画电影路在何方 ?

清华大学这道题竟难倒一片人?解困式新闻明明很简单啊!

重磅!媒介融合又出新考点!10大政策+10大论文助你一举攻克!

赠书福利 | 北大教授限量签名新书免费送?知识和追星我都要!
万字干货又来啦!去年我就栽在了这45个概念上······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2021年全国考研群 9010826812022年全国考研群 1157673906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ID:爱传播新传考研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14(请加one哥微信)


点击原文,即可进入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